——开国少将黄径琛的廉洁故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着许多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的典范,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开国少将黄径琛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径琛(1916-1991),江西宁都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大队副排长、华东野战军9纵25师副师长、第33军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径琛是个出了名的“老原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哪怕是与妻子、与子女之间,也始终坚持公私分明,针是针、线是线,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黄径琛与妻子丁仲是1939年在行军途中结婚的,当时黄径琛已经担任了部队领导,组织上给他配了马。他的马经常用来驮载作战物资或运送伤员,但就是没有驮过同样当兵的妻子,妻子行军再累,他的马也不让妻子骑。解放后,组织上给他配了一辆带空调的“皇冠” 轿车,但他却很少坐,上下班都是坚持骑自行车;妻子哪怕有再大的事,黄径琛也从不让用公车接送。有一年过春节,黄径琛所在的干休所给他送来了两份聚餐券,每份30元,其中有一份是给他妻子的。他毫不犹豫地把妻子的那份给退了回去,说道:“她在干休所是家属,地方上已经给她送了一份,不能再领第二份了。”这对风雨同舟、恩爱互敬几十年的金婚夫妇,就是这样“公私分明”了一辈子。
舐犊情深,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最无私、最博大的,黄径琛也不例外。但他对子女的这种爱,却是一种更深沉、更高层次的爱,这种爱也从未动摇、影响过他忠贞不渝的党性原则。不算是参加工作还是调动工作,黄径琛从来没有因为子女们的事情向任何人打过电话说过情。对待子女,他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是批评多表扬少,总是教导他们“埋头苦干”、“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子女们回家休假,黄径琛常常让他们深入研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并用一些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他们不定期进行考核。
在资产阶段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期,黄径琛还经常把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召集回来上“家庭党课”,倾听子女们的思想汇报并逐一点评,耐心引导教育,使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女儿德胜带着两个外孙从千里之外回来探亲,临别前,黄径琛送给两个外孙的唯一礼物是:一人一本《毛泽东选集》精装合订本。
在他的熏陶下,子女们也很争气,儿子、儿媳、女儿、女婿14人,有12人是共产党员,他们大多数是所在单位的先进人物或优秀党员。就在黄径琛去世的当天,子女们就做了让父亲含笑九泉的事: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还婉言谢绝了组织上安排的应有的规格和待遇。为了不影响医院其他病人的情绪和休息,兄弟姐妹之间甚至还互相告诫,谁也不许在医院里哭,以至住院部大楼里的绝大多数病人,当天都不知道黄径琛已经去世了。晚上抱着父亲的骨灰回到家里,兄弟姐妹们才在一起失声痛哭。
当原则与亲情发生碰撞时该如何抉择,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认真思量的问题。黄径琛将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亲情不应成为原则的例外,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坚守原则不动摇。(宁霁轩)